乐鱼体育亚洲:人文兰草、芦苇和红蓼……野草之美入画图
来源:乐鱼体育亚洲 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7:29:41乐鱼体育直营:
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隆替”,杂花野草那未经雕饰的天然之美,超凡脱俗的精力气质,甘于孤寂的隐忍品质,成为历代文人画士不吝翰墨描绘的物象。这其间,兰草、芦苇和红蓼,特别遭到喜爱。
兰草性喜温暖湿润的山林坡地,其叶片疏朗,挺立劲健,极具观赏价值。明代宋濂曾云:“兰为瑞草……每行逶迤深谷间,和风忽过而清馨悠悠远闻。”将兰草引进画作的第一人,据说是南宋画家赵孟坚,其老友缜密如是记叙:“赵孟坚墨兰最得其好,其叶如铁,花、茎亦佳……前人无此作也。”
为刻画出兰草清秀文静、浓艳高尚的气质,赵孟坚所作清雅俊爽。他那幅传世之作《墨兰图》,笔调劲利而舒卷,意境清幽而高雅。图以淡墨绘兰草两丛,呈放射状的叶片俯仰扩展,参差错落,开合天然;土坡以飞白轻扫,略加点苔;兰花怒放,如蝴蝶翩然起舞;浓墨点蕊,与叶、花构成激烈比照。画面左边自题“六月湘衡暑气蒸,清香一喷冰人清”,寄予着作者孤高脱俗的文人情怀。
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是画兰高手,他的兰花构思独特,用笔爽直,画意高古,将兰草的作画技法面向率意、冷傲、精约的巅峰。八大山人作有一幅《空谷幽兰图》,在空阔的山野石缝间,一高一低、一正一欹散布着两丛兰草,间以几株幼竹烘托;一只鸟儿悠闲地飞落在大石上,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,坡上一丛浓淡相宜的兰草摇曳生姿,与巨石上的兰草遥遥相对;综观全图,一种悠然、孤寂、脱俗的气味扑面而来。八大山人的这幅兰石图,真实烘托出了“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”的意境。
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,草木凋谢的暮秋,皎白、疏松的芦花装点着江河泽国、池塘水沟。飒飒寒风中,轻柔的芦花四处漂荡,触景生情,流浪在外的游子往往会乡愁连绵,浮想联翩,所以,“苦竹林边芦苇丛,停舟一望思无量”这样的诗句应景而生。慨叹的人多了,萧条秋风中的芦苇、大雁、浅滩,便成了一道冷傲的景色,文人以辞章赞叹,画士用妙笔留影。
唐代韦銮的《芦雁图》,是现在已知最早描绘芦苇的花鸟画著作。图中左下侧绘芦苇三株,姿势各异,简括明快,饶有情味;右上侧留取大片空白,借代淫雨霏霏、连月不开的天空;右侧一株茎秆巨大,形象完好;上立一鸟,枝活叶动。中心一株延展画外,给人以空间广阔之感。左边一株呈欹斜之势,既打破了画面的空间平衡,又化开为合,生发出回视映衬之姿,营建出天然灵动的意境。
继韦銮之后,历代画家纷繁仿效,清代画家边寿民成为又一高手。边寿民所作芦苇形象生动,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,删繁就简,形神兼备。他以写竹之法绘芦苇,饶有风骨,疏而道劲,浓淡、枯润、疏密兼而有之,多以赭墨绘滩头、芦苇,雅淡有致,深得遗貌取神的妙趣。
红蓼茎秆美丽,枝叶扶疏,因其生存能力极强,既喜水又耐旱,脚印遍及大江南北,故而被文人雅士视为坚韧坚强、志存高远的标志;而在文人心中,红蓼株形高雅,又寄予着怀念故乡、牵挂亲人的夸姣涵义。
宋徽宗赵佶对红蓼情有独钟,他笔下的红蓼形象不可胜数。他所作的那幅《池塘晚秋图》,首先就是一株姿势灵动的红蓼,契合着“水乡占得秋多少,岸岸红云是蓼花”的诗意。画中红蓼呈迎风招展之姿,茎秆三枝,上开下合,凹凸有致,疏密有度;既回视生姿,又主次清楚。
齐白石出生于江南水乡,对红蓼的形象天然再了解不过。他北漂之后,特别是步入晚年,思乡之情在所难免,红蓼便成了他寄予情感的寻常载体。齐白石曾作有一幅《红蓼蜻蜓图》,“绿萍合处蜻蜓立,红蓼开时蛱蝶飞”,一只赤色的蜻蜓回旋扭转于红蓼之上,红蓼的花序颜色明快,光彩夺目,给人以热烈奔放之感,奇妙地表达出齐白石幼年回忆中家园那无比夸姣的一草一木,一虫一鸟,浓郁的乡愁似乎在翰墨间流动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含在内)为自媒体渠道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渠道仅供给信息存储服务。
比水贝黄金市场还热烈,深圳华强北有产品翻倍提价!商户称“每天都在涨,后边或许更贵”,但不敢囤货
广东一珠宝商经过快递寄出7万元翡翠手镯,顾客却收到空包裹?警方已立案!
荣耀MagicOS 10内测第四批招募:机型名单已发布,你的机型在内吗
华为Mate80 RS:双长焦+双层OLED!Mate70 Air:11月6日预售!

